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 cover logo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41

58m ·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 · 22 Nov 12:31

問:第一位朋友問到,請問老師,學習《弟子規》有沒有其他相輔相成的學習教材可以幫我們更上層樓?其學習的順序次第為何?

問:下一位朋友提到「自古至今誰無死」。(不是,是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」)。願同修自己做,全面推廣《弟子規》,跟大家共勉之。

問:這位同修提到,「勿輕訾」是念(ㄗ)還是念(ㄗˇ)?

問:「稱尊長,勿呼名」,在佛門如何落實?

問:現在大家都省略的稱「行師」而不稱「悟行法師」,如何改?

問:有時介紹長者出來必須連名帶姓,應如何尊稱?

問:在同一個團體裡,有一位以上同姓的長者時,如何尊稱才不至於會混亂?

問:四歲的幼兒在家自學,落實了《弟子規》,還可以從哪些經典入門?

問:國小四、五年級的學生在家自學,四書五經已背誦完,沒有適合的國中銜接,要如何把孩子帶好?除了生活上落實《弟子規》,尚可讀哪些經典?或者只要一門深入即可?

問:下一個題目是,想在社區推展《弟子規》的教學,請教老師應如何著手?可否請老師分享海口啟蒙中心的創辦經驗?

問:這裡是他的心得。從以往愛就是慈悲的大概念,進而了解到愛就是用心去感受別人的需要,這麼實在貼切,也深切體會出一切唯心造的真諦,而知觀照存心的重要。學到了抓住機會教育點,是導正孩子行為的重要關鍵時刻,尤其是「慎於始」,更學習到解決的方法。從事件本身是果,去找出原因才是根本之道,當然力行是成就的關鍵。

問:接下來一個問題,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是混齡教學或是依年齡層一個班級?

 是混齡。但是我們是每個禮拜上一次,德行教育一定要回歸到家庭,回歸到生活之中,而不是上幾個小時就能成就的,道在生活。我們其實是帶動家長跟老師之間對於德行的重視度,希望把德行的重要推到家庭、推到學校去,這是我們國學啟蒙中心成立的一個目標。因為我們才幾個人,又能教多少學生?是要喚醒家庭跟學校對於德行的重視。

 問:目前中心的學童最大幾歲?最小幾歲?

問:中心的課程只教《弟子規》嗎?一面教一面落實,預計多久可授完這套課程?

問: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中心將來會再安排讀誦四書五經、《唐詩》、《古文選》之類的課程?

問:請問老師現在很多小家庭不是三代同堂,或雙親已故,因此無法落實《弟子規》中孝親的教導,請問要用怎樣的認知或方法來教導下一代?

問:請問老師,如果學校並不是很認同《弟子規》,而家長也以升學為己任,作為老師在這樣的環境要怎樣盡到老師的責任?是否有什麼善巧方便?

問:下一個問題。

問:請問老師,現在經濟不景氣,在工作與教養孩子的時間上有所取捨,要用怎樣的態度和做法,才能盡到教養子女的責任?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The episode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41 from the podcast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 has a duration of 58:08. It was first published 22 Nov 12:31. The cover art and the content belong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s.

More episodes from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41

問:第一位朋友問到,請問老師,學習《弟子規》有沒有其他相輔相成的學習教材可以幫我們更上層樓?其學習的順序次第為何?

問:下一位朋友提到「自古至今誰無死」。(不是,是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」)。願同修自己做,全面推廣《弟子規》,跟大家共勉之。

問:這位同修提到,「勿輕訾」是念(ㄗ)還是念(ㄗˇ)?

問:「稱尊長,勿呼名」,在佛門如何落實?

問:現在大家都省略的稱「行師」而不稱「悟行法師」,如何改?

問:有時介紹長者出來必須連名帶姓,應如何尊稱?

問:在同一個團體裡,有一位以上同姓的長者時,如何尊稱才不至於會混亂?

問:四歲的幼兒在家自學,落實了《弟子規》,還可以從哪些經典入門?

問:國小四、五年級的學生在家自學,四書五經已背誦完,沒有適合的國中銜接,要如何把孩子帶好?除了生活上落實《弟子規》,尚可讀哪些經典?或者只要一門深入即可?

問:下一個題目是,想在社區推展《弟子規》的教學,請教老師應如何著手?可否請老師分享海口啟蒙中心的創辦經驗?

問:這裡是他的心得。從以往愛就是慈悲的大概念,進而了解到愛就是用心去感受別人的需要,這麼實在貼切,也深切體會出一切唯心造的真諦,而知觀照存心的重要。學到了抓住機會教育點,是導正孩子行為的重要關鍵時刻,尤其是「慎於始」,更學習到解決的方法。從事件本身是果,去找出原因才是根本之道,當然力行是成就的關鍵。

問:接下來一個問題,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是混齡教學或是依年齡層一個班級?

 是混齡。但是我們是每個禮拜上一次,德行教育一定要回歸到家庭,回歸到生活之中,而不是上幾個小時就能成就的,道在生活。我們其實是帶動家長跟老師之間對於德行的重視度,希望把德行的重要推到家庭、推到學校去,這是我們國學啟蒙中心成立的一個目標。因為我們才幾個人,又能教多少學生?是要喚醒家庭跟學校對於德行的重視。

 問:目前中心的學童最大幾歲?最小幾歲?

問:中心的課程只教《弟子規》嗎?一面教一面落實,預計多久可授完這套課程?

問: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中心將來會再安排讀誦四書五經、《唐詩》、《古文選》之類的課程?

問:請問老師現在很多小家庭不是三代同堂,或雙親已故,因此無法落實《弟子規》中孝親的教導,請問要用怎樣的認知或方法來教導下一代?

問:請問老師,如果學校並不是很認同《弟子規》,而家長也以升學為己任,作為老師在這樣的環境要怎樣盡到老師的責任?是否有什麼善巧方便?

問:下一個問題。

問:請問老師,現在經濟不景氣,在工作與教養孩子的時間上有所取捨,要用怎樣的態度和做法,才能盡到教養子女的責任?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40

如何教導孩子選擇朋友

【能親仁。無限好。德日進。過日少。】
【不親仁。無限害。小人進。百事壞。】

教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

餘力學文

【不力行。但學文。長浮華。成何人。】
【但力行。不學文。任己見。昧理真。】
【讀書法。有三到。心眼口。信皆要。】
【方讀此。勿慕彼。此未終。彼勿起。】
【寬為限。緊用功。功夫到。滯塞通。】
【心有疑。隨札記。就人問。求確義。】
【房室清。牆壁淨。几案潔。筆硯正。】
【墨磨偏。心不端。字不敬。心先病。】
【列典籍。有定處。讀看畢。還原處。】
【雖有急。卷束齊。有缺壞。就補之。】
【非聖書。屏勿視。蔽聰明。壞心志。】
【勿自暴。勿自棄。聖與賢。可馴致。】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39

如何以「君親師」把五倫關係處好

【同是人。類不齊。流俗眾。仁者希。】
【果仁者。人多畏。言不諱。色不媚。】
【能親仁。無限好。德日進。過日少。】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38

教導孩子對僕人、員工要恭敬

【待婢僕。身貴端。雖貴端。慈而寬。】

教導孩子以禮讓、忍讓及謙讓,把人際關係處好

【勢服人。心不然。理服人。方無言。】

教導孩子尊師重道

親仁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37

如何教導孩子隱惡揚善,以和為貴,抓住時機規勸他人

【道人善。即是善。人知之。愈思勉。】
【揚人惡。即是惡。疾之甚。禍且作。】
【善相勸。德皆建。過不規。道兩虧。】

如何教導孩子拓寬心量,轉惡緣為善緣

【凡取與。貴分曉。與宜多。取宜少。將加人。先問己。己不欲。即速已。恩欲報。怨欲忘。報怨短。報恩長。】
【待婢僕。身貴端。】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
Every Podcast »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 »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- 041